EN

团学风采

首页 > 党团工会 > 团学工作 > 团学风采 > 正文

勇担文化使命,守护乡情乡俗 ——beat365 手机版官方网站“乡情守望者”实践团队实践纪实

发布时间:2025-02-19 浏览量:

在乡村振兴与文化自信的时代浪潮中,青年学子既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,也是创新传承的践行者,因此在新时代的号召下,青年学子肩负着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。2025年寒假期间,由beat365 手机版官方网站多名研究生组成的“乡情守望者”实践团队,以“家乡传统特色与地域风土人情的文化研究”为主题,跨越河南、甘肃、山西、陕西四省,深入陶艺工坊、博物馆、基层机关、民俗村落等地,通过实践调研、岗位服务、文化宣传等形式,深入挖掘家乡传统文化,助力家乡文化的宣传与推广,以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,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,推动家乡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可持续发展。

一、探访大别山陶艺园:触摸千年陶艺的脉搏

河南省方集镇是中国传统制陶工艺的重要发源地之一,拥有数百年的制陶历史,其中“老缸窑”制陶工艺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,但如今却面临传承困境,为了让这一文化遗产焕发新生,政府以及陶艺师傅采取了多种措施。

抵达方集镇后,团队成员发现陶艺园区中新建场馆设施与传统作坊龙窑并存,不仅有传统的制陶作坊和龙窑,还新建了许多现代化的展示场馆和体验设施,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。在古法制陶馆,成员目睹制陶全过程,从拉坯、修坯到烧制,师傅们手法娴熟,在保留传统制陶工艺的同时引入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,如电窑和精密温控系统,提高了生产效率,也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。在与陶艺师傅交流的过程中,老工匠回忆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方集镇陶瓷产业盛况,以及近年来在政府支持下,年轻人开始学手艺,将现代设计融入传统陶艺,陶艺园重焕生机。陶艺师傅表示:“只有让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接轨,才能让它真正活下去,成员们对此深受启发。

在参与园区民俗活动,欣赏豫剧等表演,参观红色文化馆和根亲文化馆后,团队发现传统工坊面临机械化冲击与人才断层的困境,因此为对进一步解决传统工坊困境,成员们提出短视频推广和开发研学项目等建议,由此为传统工艺注入新活力。团队成员冯柏钦表示:“陶艺不仅是技艺的传承,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。作为青年学子,我们有责任将这种传统文化发扬光大,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陶艺。”

制陶成品参观

二、庆阳剪纸:纸上生花,剪出非遗新篇章

庆阳剪纸作为中国甘肃省庆阳市的传统民间艺术,历史悠久、风格独特,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为深入了解这一传统艺术的文化内涵、制作工艺及其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,“乡情守望者”团队成员前往庆阳市博物馆,参观了以庆阳剪纸为主题的展览,并与当地剪纸艺人进行了交流。

到达博物馆后,成员们直奔庆阳剪纸展览区。该展览分为历史沿革、艺术特色、制作工艺、代表性作品展示以及现代创新作品等多个部分。通过参观,成员们全面了解了庆阳剪纸,其源头可追溯至原始社会,蕴含着人类古老意识的遗传基因密码,风格既新又古,自由奔放且古老神秘。受解放区文艺运动影响,庆阳剪纸既有民俗“老剪纸”,也在毛泽东文艺思想指引下,出现了服务于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的“新民俗剪纸”。如今,庆阳剪纸在新时期呈现老中青传承、风格多元的百花齐放态势。

在参观过程中,成员们与博物馆工作人员、剪纸传承人深入交流讨论,不仅对剪纸艺术有了更深理解,还学会了更好地表达观点和倾听他人意见。同时,成员们也意识到,作为庆阳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剪纸承载着当地的历史记忆和民俗信仰,但随着现代生活方式改变,年轻一代对其兴趣渐弱,传承面临困难。

对此,成员们针对庆阳市博物馆在展示庆阳剪纸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:一是丰富互动体验项目,增设剪纸工作坊、剪纸比赛等;二是创新展览形式,引入多媒体技术,如VR、AR,增加动态展示;三是加强宣传推广,举办专题展览、文化节、讲座等活动,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信息;四是推动国际交流合作,将庆阳剪纸推向世界。而针对传承难题,团队提出“非遗进校园”方案,设计青少年简化教程,希望用剪刀剪出文化自信。

团队成员朱妍蓉表示:“剪纸不仅是艺术的表达,更是文化的传承。每一幅剪纸作品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,值得我们用心去挖掘与传承。”

庆阳剪纸调研

三、吕梁市博物馆:以青春之声讲述历史故事

吕梁市博物馆作为山西省内独一无二的汉画像石专题博物馆,不仅拥有丰富的馆藏,还以精美的“铁笔绣像浪漫汉风——吕梁汉画像石艺术展”赢得了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,成为了山西文化的一个标志性场所。

在吕梁市博物馆,团队成员承担了讲解与秩序维护的工作。吕梁市博物馆收藏了大量反映当地历史与文化的珍贵文物,是了解吕梁地域文化的重要窗口,团队成员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指导下,系统学习了馆内文物的历史背景与文化价值,并为游客提供了详细的讲解服务。通过讲解,团队不仅向游客传播了吕梁的历史文化,也提升了自己的文化素养与表达能力。此外,团队成员还参与了博物馆的秩序维护工作,协助工作人员疏导游客、维护展览秩序,这一实践让团队深刻体会到文化传播的责任与使命。团队成员冯濯玉表示:“博物馆是历史的见证者,也是文化的传播者。作为青年一代,我们要努力成为文化的守护者与传承者。”

吕梁市博物馆讲解与秩序维护岗位实践

四、霍州市财政局岗位实践:从文化研究到社会服务

在山西省霍州市财政局,“乡情守望者”团队成员以“基层服务者”身份开启了为期一周的岗位实践,深入探索政策与文化的联动机制,这段经历让成员们收获颇丰。

实践期间,成员被分配至办公室,负责图书整理,参与预算编制以及协助开展财政监督等工作。实践中,团队成员专业素养得到了增强,不仅了解了财政工作实际,还掌握了数据分析处理技能,并深刻认识到财政工作的重要性与复杂性。成员的团队精神也在实践中得以培养,成员认识到无论是简单的整理工作,还是复杂的预算编制和财政监督,都离不开团队的密切配合。

此外,通过参与当地文化项目的资金审核工作,成员发现,虽然财政工作与文化研究看似不相关,但财政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对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。财政工作是社会运行的‘润滑剂’,只有通过科学的资金管理,才能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,文化传承不仅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,更需要政府部门的政策保障与资金投入。

霍州市基层服务岗位实践

五、运城特色美食文化宣传:舌尖上的文化传承

运城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,美食融合面食文化与地方风味。为深入了解运城美食文化,推动地方文化传播,“乡情守望者”团队借助新媒体和线下活动开展了宣传活动。

团队成员实地走访了多个老字号餐馆和小吃摊,深入了解了运城美食的历史渊源与文化特色,并通过与从业者交流,记录豆角焖面等美食制作全过程,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美食介绍,向游客介绍运城的特色美食及其背后的文化故事。其中“运城美食地图”短视频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与点赞,获数十万播放量。

实践中,团队提升了协作能力,增强了文化自信,也积累了实践经验,同时认识到文化宣传、传统与现代结合、传承与创新平衡的重要性,提升了社会责任感。团队成员张一弛表示:“美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通过美食文化的宣传,我们不仅推广了运城的特色美食,也让更多人了解了运城的地域文化。”

利用公众号进行运城美食宣传

六、陕西赤牛坬民俗文化村:黄土高原的“活态博物馆”

为挖掘家乡文化,团队前往陕西省赤牛坬民俗文化村开展调研。实践期间,团队重点考察由老窑洞改造的民俗文化博物馆。馆内陈列的镰刀、犁耙等农具,见证了农耕时代,承载着陕北人民的智慧。而专题展厅也各具特色,灯笼馆展示传承百年且经创新的灯笼制作工艺;鞋博馆陈列的各类鞋子,体现当地生活与文化审美;酒瓶馆中的酒瓶见证酒文化与社会变迁。

此外,团队还走访了村内场所,在油糕家庭作坊品尝美食,体验陕北人的热情,亲手制作剪纸和面花,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魅力与传承难度。与当地老人交流时,成员了解到了赤牛坬从封闭山村到因乡村旅游被外界熟知的变迁,以及传统手工艺面临失传的困境。对此,团队协助策划“民俗文化体验日”并直播非遗项目,吸引超万名网友观看,探索了文化传承新路径。

陕西省赤牛坬民俗文化博物馆调研图-5

村内场所参观

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,“乡情守望者”团队不仅深入了解了家乡的传统文化与地域风情,还通过实际行动为文化传承与创新贡献了自己的力量。团队成员在实践中增长了见识、提升了能力,也更加坚定了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。未来,团队将继续以“乡情守望者”为使命,深入挖掘家乡文化资源,探索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新路径。同时,团队还将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与推广,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家乡的传统文化,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青春力量。

正如团队口号所言:“以青春之力,守护乡情之光。”我们相信,在青年一代的努力下,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!

版权所有:beat·365(中文)-官方网站 站点建设与维护: 网络信息中心 陕ICP备【后台登录】